首页 > 诗文 > 崔颢的诗 > 辽西作

辽西作

[唐代]:崔颢

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

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。

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

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。

寒衣著已尽,春服与谁成。

寄语洛阳使,为传边塞情。

辽西作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燕郊大地,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;边城之中,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。

阳春四月,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;辽水的北岸,积雪融化,涨起了春汛。

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,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。

露水凝重,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;沙土松虚,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。

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,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。

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,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。

注释

辽西作:《河岳英灵集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均作《辽西》。辽西,古郡名,战国燕置,隋唐已废,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,唐代在此设置平卢节度使。

燕郊:指辽西。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,故称。芳岁:即百花盛开的季节,指春季。

残雪:残存的积雪。

合:即长满,遍布。

辽阳:指辽水北岸地区。春水生: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,形成辽河的春汛。

胡人:指奚、契丹、靺鞨等少数民族。

日:即天天。

沙虚:指沙土不结实。金鼓:即四金和六鼓,四金指錞﹑镯﹑铙﹑铎。六鼓指雷鼓﹑灵鼓﹑路鼓﹑鼖鼓﹑鼛鼓﹑晋鼓。一作“金甲”。

春服:春日穿的衣服。谁为成:意即谁来做,一作“与谁成”,又一作“谁与成”。

洛阳使:指前往洛阳的使者。

边塞:一作“边戍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.唐诗鉴赏大全集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67

2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44-146

辽西作创作背景

  据《唐诗纪事》,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(742—756年)初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44-146

崔颢简介

唐代·崔颢的简介

崔颢

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。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《黄鹤楼》,据说李白为之搁笔,曾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四十二首。

...〔 ► 崔颢的诗(51篇)

猜你喜欢

赴昆山悼顾武祥

明代皇甫汸

东山辞满日,北郭送归年。驻马旌方举,鸣笳座已迁。

伤心宿草地,洒涕菊花天。赖有徐卿子,宁云似舅贤。

繇佛山溯流仙城望海珠寺

明代谢元汴

敢以批鳞笔,来探江上珠。流多兴废事,写出霸王图。

黄纛蛮君贵,牂牁汉迹孤。不须临碣石,炎澥小蓬壶。

小雨

宋代刘攽

烈风呼汹震山林,小雨霏微驻薄阴。南亩旱苗焦欲死,拟将如许号为霖。

雨中水阁闲眺

宋代苏泂

两山正作修眉绿,一水犹如疋练横。

竟日书窗览今古,几年人世少豪英。

谢岩起惠支颐二首 其二

宋代韦骧

引髭聊试颇安然,正好凭依学坐禅。儿女环观齐指笑,朱颜犹未怯双莲。

自太湖至省宿茶铺岭

明代王泽

缺月耿初夕,荒寒野店开。松声一枕落,茅屋万山堆。

愁岂扫能去,春还迟不来。思亲今夜梦,已近半程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