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卫之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
出处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
例子明·刘元卿《贤奕编·家闲》:“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,市巷之语,郑卫之音,未尝一经于耳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
注音ㄓㄥˋ ㄨㄟˋ ㄓ 一ㄣ
繁体鄭衛之音
感情郑卫之音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淫乐。
近义词郑卫之曲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归心如箭(意思解释)
- 一寸丹心(意思解释)
- 居功自满(意思解释)
- 离世遁上(意思解释)
- 有胆有识(意思解释)
- 光前耀后(意思解释)
- 暮史朝经(意思解释)
- 倒悬之危(意思解释)
- 鱼死网破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释)
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- 死对头(意思解释)
- 理直气壮(意思解释)
- 风情月意(意思解释)
- 知往鉴今(意思解释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释)
- 万变不离其宗(意思解释)
- 落落寡合(意思解释)
- 欧风美雨(意思解释)
- 圆凿方枘(意思解释)
- 荡然无余(意思解释)
- 张徨失措(意思解释)
- 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(意思解释)
- 古来今往(意思解释)
- 饱学之士(意思解释)
- 天缘凑合(意思解释)
- 二缶钟惑(意思解释)
- 报雠雪恨(意思解释)
※ 郑卫之音的意思解释、郑卫之音是什么意思由壳维词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死脑瓜骨 | 不开通。 |
大名鼎鼎 | 鼎鼎:声威盛大的样子。 |
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苦思冥想 | 绞尽脑汁,深沉地思索。 |
材轻德薄 | 指才德疏浅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 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节哀顺变 | 抑制哀伤,顺应变故。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。 |
困而不学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|
风和日丽 | 和:柔合;温和。轻风柔和;阳光灿烂。形容天气晴和。 |
款学寡闻 | 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令人作呕 |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 |
举世无敌 |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。 |
遗世绝俗 | 遗世:遗弃世间之事。脱离社会独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来。 |
风声鹤唳 | 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礼坏乐缺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袅袅婷婷 | 袅袅:柔美貌;婷婷:美好貌。形容女子姿态柔美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
刚愎自用 | 刚:强硬。愎:固执;任性。刚愎:倔强固执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固执任性;自以为是。 |
寥寥无几 | 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 |